節能評估報告的重要性
能評是政府對投資活動能源消費、能效水平、節能目標影響等進行把關的重要抓手,是提高項目能效水平、從源頭上減少能源不合理消費的重要手段,通過嚴格節能準入門檻,大幅提高新上項目能源利用效率,尤其對新上高耗能項目,要求達到同行業、同規模企業的先進乃至..水平。
能評可以避免“兩高”(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建設,從源頭和需求上控制能源消費的不合理增長,杜絕能源浪費,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的轉變。
能評工作對項目能源管理機制提出了全面要求:建立健全包含能源統計、能耗定額管理、能源標準化及節能管理組織、人員、臺賬等的能源管理體系,明確能源計量器具配置一覽表、精度要求等,可以引導和促進建設項目筑牢能源管理的基礎,有效提高建成投產后項目的能源管理水平。
建立能評與增量、總量控制聯動機制:建立統一的能評信息統計分析和信息交換機制(建立常態化統計分析和信息交換機制),根據能評項目新增能源消費情況實施(對節奏進行調控),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能耗置換(等量或減量置換)。
能評工作要進行統一管理(由有資質的單位去編制)、規范管理(要執行能效標準,不是限額標準)和全過程管理(還要進行事后監管)。
強化能評的重點內容:能效指標、能耗總量評估,要求開展等量置換、替代方案評估;強調真實可行,完善深化評估工作,要提出基礎數據、基本參數、強化計算(計算公式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有計算公式及過程)、強調真實數據支撐;注重能評報告質量,提高能評效率,取消和弱化部分無關內容,注重報告可行和嚴肅性。
節能評估報告的常見問題
一、行業屬性理解有誤
產業不同,評估的重點和要點也有側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指南》(2014年本)中除總綱外,還給出了火電、煉油、鋼鐵三個行業的分指南,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
二、評估依據引用不規范
節能評估的依據包括節能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劃、產業政策、標準、規范、行業準則、準入條件等。
引用評估依據時需要注意:
要引用項目所需的評估依據,杜絕與項目不相關,或無關緊要的依據,不是引用的越多越好,已經列入的依據,就應當在評估文件的恰當地方給出引用;
使用.嚴格的評估依據,有地方、行業標準嚴于國家標準的情況存在;
引用其他地區標準規范時,注意地區差別和某些限制性因素;
注意時效性,應采用.新版本的評估依據,注意時效性。這就要求相關從業人員高度關注國家各部位、行業聯合會等定期公布的有關能源的數據資料、與時俱進;要勤于查找國家各部委、標準化委員會網站,對引用的評估依據的有效性逐一查驗。
三、項目基本參數和基礎數據采集不夠完整、準確
1.項目的基本參數與基礎數據包括:
2.項目建設方案、工藝路線等;
3.主要能耗設備類型、規格型號、運行參數等;
4.項目年運行時間,生產線、單元裝置、能耗設備運行方式、規律等;
5.基本數據包括:數據、圖表、報表、設備型號參數、國內同行業資料、國外類似資料等;
獲取數據參數的方法有:
1.采集數據前詳細規劃,按項目性質制定采集計劃,避免盲目收集;
2.全面咨詢項目建設方,強調數據真實可靠對于項目能評的重要性;
3.參考項目可研報告以及與項目建設相關的其它資料;
4.現場考察調研,充分了解項目建設狀況;
5.必要時可參觀正在運行的類似項目;
6.對于能評數據反復核實。
四、能評文件的組織不符合要求
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指南》(2014年本)要求編寫,注意編寫格式和內容章節排列,做到簡明扼要,避免出現內容重復的現象。注意不同行業的差別,突出行業特色的重點。充分利用和發揮圖表的直觀優勢,特別是有關數據匯總表、節能措施匯總表、總平面布置圖、能源網絡圖等。
五、能效指標核算與評價有誤
與經濟因素有關的能效指標與經濟因素有關的能效指標包括單位產值綜合能耗和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等,需要正確利用增加值的計算方法——生產法和收入法(又稱要素分配法),兩種方法計算結果可能有差異,建筑、交通類項目可不計算單位增加值能耗。
與項目生產活動相關的能效指標與項目生產活動相關的能效指標包括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單位產品電耗,以及單位產品一、二次能源能耗,工序能耗,單元裝置能耗,不同行業制定的能耗限額不同。
能效指標評價進行能效評價時,可采用標準比照法,如果項目的某項評價指標在國內標準中有相應的要求,則可進行比對,以反映節能效果;也可以采用類比分析法,建議與省內或相似地區的同類項目進行分析比較。